為了讓小朋友可以在有趣的環境下認識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,我們特意推出到校兒童木偶劇,希望以有趣的形式,引發小朋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,讓他們未來自發去尋找更多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。
本演出以執頭偶為主導,加入演員形體和面具等多種元素,呈現不同時空和回憶。靈活的執頭偶配上趣味性的佈置,配合劇中回憶穿梭的詩意表達。面具和執頭偶形成的對比亦強化了童年Jessica和不同人物的關係。劇中選用不同物件及環境聲效,以聽覺勾起觀眾的想像。
策劃: 伍自禎
製作: 奇想偶戲劇團
我們希望讓同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知識上的認識和感情上的共鳴,從中引發他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和情感。這次的劇目在《童看非遺》繪本系列中,精選了三個項目,分別是:雨傘製作技藝、盆菜和涼茶,還輕輕帶出了謎語的元素。
在香港的現代社會,物質相對豐裕,物件經常替換。買一件物件,或許我們沒有想過要用它一輩子。過去雨傘製作和雨傘維修背後惜物的理念,到了現時,慢慢被忘記,但我們相信這個理念值得繼續傳下去。惜物就是學會欣賞每一件事物,維修就是留存和再創造的體現。
現代社會流行速食文化,傳統食物盆菜亦被連鎖餐廳包裝成其他風味,成為一件衞生、快捷, 便於購買的商品。但盆菜由製作的每一步工序,到每一種食物的寓意,再到打包剩下的餸菜分享給其他人,都不是一件速食的事,而是一個群體互相合作、團聚、期許的一個人文活動。希望藉此令觀眾重新思考食物背後的意思和聚餐的意義。
涼茶包含了很多民間智慧,反映了人和大自然緊密的關係,如:季節和節氣,並從中創造出種種療癒身心的秘方。現代相聚可能會到咖啡室、Party Room或是網上的留言區相見交流。但其實舊時的涼茶舖是一個普羅大眾的聚腳地,不少人的舊時光都在涼茶舖渡過。希望觀眾感受一下舊香港市民的日常。
自4歲便移民到英國的香港女生Jessica(28歲),因為爺爺的過世,便回港參加爺爺的喪禮。喪禮後,她回到爺爺差不多快被人遺忘的舊房子,希望能一睹這個充滿回憶的地方。可是,昔日熱鬧的村子,現在卻隨著時月而凋零。看著塵封已久的房子Jessica想起,多年前的暑假從英國來到村落探望親人的經歷,回憶湧現於腦海裡...
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是我們珍貴的⺠族傳承,必須靠一代又一代的人記在心上,以行動把它們延續下去,如果我們不珍惜這些寶貴的遺產,「遺忘使者」就會來帶走它們 ......
一個寒冷的晚上,城市某個角落。一位舞火龍師傅,因為被人遺忘,給三位「遺忘使者」接走了!
舞火龍師傅帶着裝有舞火龍用具的皮篋,在沙漠裏遇上了造船師傅和舞麒麟師傅。他們的皮篋分別裝有龍舟遊涌和舞麒麟工具。
這三位師傅都希望可以傳承他們深愛的技藝,他們互相鼓勵,決定要一起離開遺忘沙漠! 這三位師傅最後能否說服守門人,一起離開遺忘沙漠,回到城市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?他們有沒有好方法,讓這些文化遺產不再被人遺忘呢?
小女孩「妹頭」希望可以「變得強大」,她接到一張傳單,宣傳某處有功夫大師,於是前往拜師學藝。按傳單指示找到一棟歪歪斜斜,連門牌都搖搖欲墜的陳舊唐樓 - 「雲集樓」。妹頭逐層尋訪,先後遇上「非物質文化遺產」傳人:詠春、太極和製作長衫的大師,他們啟發妹頭思考,讓她明白強大的力量可以來自內在的專注、沉穩和細心。身邊看似平凡的人、事、物,當中都可能蘊藏了強大的價值!